生态保护红线: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经过了以下3个步骤:一是开展科学评估。这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性工作,就是通过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价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性评价,在生态空间中科学系统地识别出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环境极敏感脆弱的区域,明确需保护的重点空间。
二是明确划定范围。依据科学评估结果,将生态功能相对极重要、极敏感脆弱的区域与禁止开发区域进行空间叠加,纳入生态保护红线。从空间范围看,主要涉及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明确的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地等禁止开发区域;此外,各地认为有必要严格保护、事关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区域,也应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如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极小种群栖息地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城镇空间、农业空间是与生态空间并列的三大国土空间,为避免相互交叉,城镇建成区、永久基本农田不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三是勘定边界。生态保护红线的边界应以全国土地调查、地理国情普查等工作成果为基础,结合已有保护地边界和自然边界,保证红线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将红线边界落到具体地块。生态保护红线落地后,要查明红线内各类基本信息,形成生态保护红线数据“一个库”、分布“一张图”,在勘界基础上设立统一规范的标识标牌,让公众真实感受到生态保护红线的存在。
生态红线,更要划到每一个公民的心里。推进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新的增长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迈进生态文明新时代。作为国家的主人翁,每个人不仅享有呼吸新鲜空气、喝干净水、吃放心食物、生活在宜居环境中的权利,也负有呵护天青、水碧、空气清新的义务。我们不是美丽中国的客人,而是美丽中国的主人和建设者。所以不仅要问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更要问我们能为生态文明建设做些什么。少开一次车,多走几步路,不乱扔垃圾,随手关水龙头……每个人都应该树立保卫生态红线的良好意识,把降低资源消耗、减轻环境负担的有益行动日常化。
生存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自然生态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要素,自然生态的破坏,失衡,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而且还可能会彻底毁灭人类。所以说,生态保护红线对于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必须实行严格保护。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根本,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重要创新。